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西充: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飘扬

发布时间:2023-06-13 14:32:56 来源:本站原创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衡欢 记者 李国富)近年来,西充县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党建+”模式,发挥组织优势,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好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组合拳”。


(资料图)

党建+人才 育好乡村振兴“生力军”

一场夜雨后,西充县多扶镇桂花村远丰种养殖农民专合社的红薯基地里,松土、起垄、栽种、填土、浇水……80余名村民正在栽种红薯。

双凤镇跳蹬河村( 衡欢 摄)

“每根红薯苗留3片苕叶,横栽,这样才能均衡吸收养分,种出来的红薯大小均匀。”基地内,专合社负责人李志强正给村民讲解种植技术,这是他扎根西充发展农业的第6个年头。

2017年以来,李志强先后在桂花村流转土地4000余亩,在村党支部引领下组建专合社,吸纳354户村民入社,成立南充舜之本农业有限公司,从事晚熟柑橘种植、生猪养殖和粮油生产。“今年总产值近2000万元,可带动村民增收200万元左右。”李志强信心满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西充县,像李志强这样的农业人才还有不少,他们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参加农业培训、参观农业基地等,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成为耕耘在西充广袤农村的“新农人”。

围绕“微党校”、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学习室等党群活动场所,该村打造党建大院,常态化开展乡村人才大讲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依托“微党校”建立由县乡领导干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老党员、致富能手及乡土人才等组成的讲师团,举办“乡村人才大讲堂”12次,培训党员1000余人次、乡村人才2300余人次。

解决人才问题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内在和必然要求。目前,西充县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优秀农民等乡土人才数据库,入库各类人才8000余人。建成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个,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建成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成农业专家大院35个。

党建+产业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日一大早,古楼镇赵家庙村村民徐益剑早饭都没吃,便匆忙来到桃园查看果实情况。“7月初是香桃销售旺季,目前正是防虫、防菌、补充养分的关键时候,不能掉以轻心。”

徐益剑是该村的老党员,也是桃园网格管护责任人之一。在该县香桃产业园区综合党委的组织下,党员们带头扛起桃林管护等责任,协助解决栽种、管护、摘果、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为助力香桃产业发展,该县统筹乡镇、村(社区)、涉农部门、园区企业力量,成立香桃产业园区综合党委,建立园区企业党支部13个。通过“干部包村、党员包片”的网格化责任包干机制,划分140个党员责任区。园区企业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实现活动共办、人才共育、产业共商。

“综合党委围绕香桃产业,实行香桃产业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生产要素、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品牌经营、统一对外促销的‘五统一’模式。”香桃产业园区综合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建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西充县坚持“沿线拓展、全域辐射”,在产业振兴示范带沿线乡村深入实施“双轴领航”行动,打造基层党建示范乡村党组织、示范农业园区党组织等,以党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集体经济 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

在双凤镇跳蹬河村,一座中式风格的农家乐——跳蹬河山庄傍山而建。登上二楼观景台,数百亩果园尽收眼底。

“2014年以前,这些地里的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双凤镇副镇长、该村党支部书记胡江介绍,曾经的跳蹬河村,全村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是远近闻名的“三无村”。面对困境,该村以党支部为主导,集中土地统一规划产业,成立全县第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双凤跳蹬河村兴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全村286户村民通过土地入股、现金入股、集体资产入股的方式参与产业发展,按照供种、供肥、供药、指导、销售“五统一”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

古楼香桃产业带( 衡欢 摄)

“党支部通过专合社把大家的力量聚拢起来,全村拧成一股绳发展产业。”胡江说,该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果树、蔬菜种植和林下养殖,并在园区内建起面积2000平米的跳蹬河山庄。村民们从分散的“小农户”成为了产业链上的“小股民”,吃起了“产业饭”“旅游饭”。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0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6万元。

近年来,该县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模式,通过“一建二定三管”工作法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百十工程”,以52个财政重点扶持村为轴心,带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村共同发展,培育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村3个、10万元村38个。全县295个行政村均通过支部带动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以“支部+专合社”模式助力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