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三沙北岛海龟保护记

发布时间:2023-07-27 17:29:14 来源:海南日报

7月21日,在三沙北岛海龟保护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安晓钰为玳瑁上药。

7月23日,研究人员在查看绿海龟的生长情况。


(资料图片)

7月22日,工作人员和渔民给海龟巢插牌登记。

原题:给大海精灵创造舒适的家

三沙北岛海龟保护记

“北岛五号位发现绿海龟踪迹。”7月21日晚8时35分,在三沙市北岛海龟保护中心内,海洋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刘云腾手机上收到智能监测平台发出的信息。他和同事们立即行动起来,前往监测平台确认海龟行动轨迹并通知附近巡护人员赶往上岸点附近等待。

5月17日,北岛第一只绿海龟上岸,标志着今年产卵高峰期正式来临。从那时起,管理局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采取室内监控加现场巡护等方式掌握海龟上岸产卵情况,对被灌木丛困住、无法正常爬出的海龟进行及时救助;对无法正常挖巢穴的海龟进行人工辅助;对未能正常孵化的稚龟进行紧急挖掘保育。

三沙市七连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绿海龟自然产卵场,其中又以北岛的绿海龟巢穴数量最多,素有“龟岛”之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西沙群岛海龟上岸产卵359窝,为近年来最高,其中北岛154窝,是2021年的倍。

2021年2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中国分布的所有海龟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年,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正式进驻北岛。2年多来,工作人员“以岛为家”,新建了检验室、孵化室,配备了显微镜、离心机、生化分析仪等仪器,聘请国内海龟研究专家共同参与并指导做好海龟救助保育工作,海龟的救助能力大幅提升。

风光旖旎、绿意盎然的北岛上,开展工作并不轻松,经常因为海况影响船舶靠不了码头,海龟保护工作人员陪着待救助的海龟大船转小船、小船转舢板、舢板转人工搬运,晕船、湿身、拉伤、被紫外线灼伤是经常的事情。

7月21日下午4时30分,一艘冲锋舟从永兴岛驶出,半个小时后抵达北岛码头,工作人员符宵铭护送两只受伤海龟上岛。“保护中心有专业海龟治疗人员、有专业养殖池,这些都有利于绿海龟快速康复和成长。”符宵铭说。

海龟运抵保护中心后,北岛渔民符永波和海南师范大学的张婷博士立即对海龟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绿海龟的后鳍无力,要让它在这静养。”“太平洋丽龟有伤口,要做伤口处理。”检查完毕,大家一起对两只海龟进行治疗,并放入盛满清澈海水的养殖池内。

刘云腾介绍,一年来,保护中心已救助放生回归大海的成年海龟12只,稚龟100多只。

北岛周边海域海水清澈见底,但受潮汐运动影响,每次退潮后岸边会积聚一些海漂垃圾。“海滩垃圾不仅会干扰雌海龟挖坑产卵和选择蛋坑,导致筑巢失败或改变蛋坑的分布格局,也会阻碍刚孵化的稚龟向大海爬行,增加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我们要给大海精灵创造舒适的家。”张婷说。

晚6时,在北岛居住生活的所有人员一齐上阵,捡拾废弃塑料、丢弃织物类等海洋垃圾。在北岛驻岛28年的渔民黄锐是队伍中的一位,他从17岁起跟随父亲黄宏波来到这里捕鱼。“我老爸说必须坚决保护绿海龟!”黄锐回忆,父亲驻岛50多年,见证了绿海龟由多变少的历程,在管理人员的引导下,积极转变观念,成为绿海龟保护先锋。如今,父亲已经回到琼海老家,自己和弟弟留在岛上,成为保护海龟的巡护员。

夜幕降临,北岛的星空璀璨迷人。监控画面中,海龟顺利完成了产卵,巡护员也在现场发来“一切正常”的信息。“摄像头、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让我们提高了巡护能力”,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于洋飞说,“我们将对海龟的产卵环境进行观测和排查,确保排除周边环境隐患,直到确定海龟安全回到大海中。”

“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让北岛生态环境变好,给海龟最好的保护,让越来越多海龟在北岛安家。”让刘云腾和同事们感到欣慰的是,随着三沙市海龟保护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科研平台的逐步构建,越来越多高校、科研机构派人来到北岛,为保护中心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提高绿海龟的救护保护水平,这使他们对保护好大海精灵有了更足的信心。(记者 刘操)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